
在科技与汽车行业的交叉领域,特斯拉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然而,近期特斯拉却陷入了业绩困境,让众多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忧心忡忡。2024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9%,滑落至 193.35 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 71%,仅为 4.09 亿美元,创下了近五年最差的季度表现。汽车业务作为特斯拉的核心,其收入同比下滑 20%,若剔除碳积分销售带来的 5.95 亿美元纯利润,实际经营已陷入亏损状态。全球交付量为 33.7 万辆,不仅同比减少 13%,还被比亚迪纯电车型以 41.7 万辆的销量反超,市场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业绩失速,原因几何?
内部调整影响产能。全球四大工厂为焕新版 Model Y 进行生产线改造,这一过程损失了 7 周产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产出和交付,使得市场供应受限,错过部分销售机会。同时,新款 Model Y 上市前,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旧款车型为清库存降价促销,导致量价齐跌,严重影响了汽车业务收入。
外部抵制冲击市场。马斯克的政治参与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抗议活动时有发生。一些车主在车身上贴标签表达立场,甚至出现拦截、破坏特斯拉车辆,纵火和破坏门店及充电站的极端行为。这种负面舆论氛围使得不少潜在消费者暂时不敢购买特斯拉,部分现有车主也为避免麻烦在车上贴标签表明立场,极大地影响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销量。在欧洲市场,这一情况尤为严重,2025 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德国、丹麦、瑞典等主要市场销量跌幅均超过 50%,荷兰市场接近腰斩。
马斯克回归,市场信心提振。面对如此严峻的业绩压力,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作出关键表态:自 5 月起将大幅减少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工作时间,重新把精力聚焦于特斯拉核心业务。这一承诺犹如一剂强心针,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公司股价盘后上涨超 5%。此前特斯拉过去三个月市值蒸发近 3.6 万亿元的颓势,让市场急切盼望马斯克回归以扭转局面。他的回归被视为特斯拉重回正轨的关键,毕竟马斯克过往在特斯拉发展历程中多次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变革魄力。
多维度战略调整,能否破局?
平价车型,抢占市场。平价车型计划被特斯拉置于优先地位。传闻中的 Model 2 确认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投产,通过现有产线改造来实现降本目标。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一款价格亲民的车型有望吸引更多预算有限但又渴望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帮助特斯拉扩大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布局 Robotaxi,探索新赛道。6 月,特斯拉将在得州启动 Robotaxi 试运营,初期投放 20 辆测试车收集真实路况数据,计划 2026 年实现量产。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Robotaxi 的推出,若能成功,将为特斯拉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改变现有的业务格局。
人形机器人 Optimus,助力生产。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也取得了进展,预计年底前将有数千台进入奥斯汀工厂参与生产。通过引入人形机器人,可以提高工厂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是特斯拉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的体现,为未来更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市场策略,灵活应对竞争。在中国市场,焕新版 Model Y 推出五年 0 息贷款方案,首付门槛降至 7.99 万元。这一变相降价策略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产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也为即将上市的 7 座版 Model Y 预留市场空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斯拉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试图稳固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此前上海超级工厂就曾助力度过 2018 年产能危机,如今中国市场依旧是特斯拉破局的关键。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同比增长 13.7%,但进口车型 Model S/X 因关税政策停止接单,凸显出本土化战略的紧迫性。
技术持续迭代,自动驾驶之争。在技术层面,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持续迭代,马斯克强调纯视觉方案相比 Waymo 的多传感器组合更具成本优势。然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对监管审批和保险责任划分等非技术障碍表示担忧。自动驾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特斯拉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值得肯定,但如何克服非技术层面的障碍,让 FSD 系统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特斯拉目前市值 8000 亿美元,但地位并不稳固。这场业绩危机暴露出特斯拉过度依赖单一领袖的治理风险,也折射出新能源行业从技术驱动向成本竞争转型的行业趋势。当马斯克将未来三年定义为 “特斯拉历史上最重要的增长期” 时,如何平衡颠覆性创新与商业化落地,将成为决定这家电动车巨头能否重振旗鼓的关键。储能业务虽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67% 至 27.3 亿美元,但其依赖中国电池供应链的现状,仍需应对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市场,特斯拉面临着来自传统车企转型以及新兴新能源车企的双重竞争压力。
马斯克回归特斯拉核心业务,一系列战略调整举措已经出台,但未来的路还很长。特斯拉能否在马斯克的带领下,成功扭转颓势,重回增长轨道,再次书写行业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