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一个公司的高管如果持续地抛售自己公司的股票,那么一般情况都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认为当下的股票价值就是公司最高的股票价格,或者说未来的跌幅比较大,因此才会选择及时出手抛售股票。英伟达除了CEO黄仁勋之外,还有其他的内部人士在不断地抛售英伟达的股票。据《金融时报》报道,英伟达的内部人士在过去一年中抛售了超 10 亿美元的股票。
抛售持续不断?
报道称,过去一个月内约 5 亿美元的股票抛售发生在市场创下新高、且投资者摆脱地缘政治紧张情绪之际。证券文件显示,黄仁勋年内将出售 600 万股(价值超 9 亿美元)。黄仁勋的净资产约为 1380 亿美元,在彭博亿万富豪指数中排名第 11 位。《金融时报》表示,英伟达的股价突破 150 美元促使内部人士抛售股票。去年,黄仁勋抛售了超 7 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英伟达虽凭借先发优势在AI芯片领域独占鳌头,但如今已四面受敌。从中国市场来看,华为、海光信息等企业迅速崛起,对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形成有力冲击。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发展迅猛,2019年发布昇腾910芯片后,到2025年已迭代至910D型号,性能超越英伟达H100芯片,致使美国于今年5月出台全球封杀昇腾910的管制措施,足见其竞争力之强。
海光信息也在奋力直追,其正在研发的深算三号芯片有望追平英伟达A100芯片的性能,且凭借在生态方面的优势,国内90%的政务软件基于x86开发,其芯片无需重构即可适配,这是英伟达难以企及的。
此外,寒武纪、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众多国产AI芯片厂商也在积极布局,纷纷筹备上市,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全球范围内,英特尔、AMD、高通等传统芯片巨头也在加大在AI芯片领域的投入,试图在这片新兴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这些竞争对手的崛起,让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增长面临瓶颈,内部人士或许正是预见到未来竞争的残酷性,选择落袋为安。
技术迭代加速,不确定性陡增
AI芯片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英伟达一直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然而,这种领先地位并非一劳永逸。
一方面,随着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研发成本呈指数级上升,研发难度也大幅提高。例如,台积电和英特尔虽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交付首批2nm及以下制程工艺产品,但研发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对于英伟达而言,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以维持技术领先,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也随时可能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如华为基于昇腾910C构建的CloudMatrix 384集群,采用全互连拓扑结构,虽单卡性能不敌英伟达,但通过数量优势显著提升了整体性能。
同时,国产芯片厂商在推理、边缘计算等细分领域也在不断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像寒武纪思元370能效比超A100的85%。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英伟达的未来充满变数,内部人士可能因对公司未来技术竞争力的担忧而抛售股票。
市场需求波动,繁荣背后存在着一定的隐忧
AI芯片市场需求看似一片繁荣,但实则暗流涌动。AI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资本的持续投入和市场的广泛应用。当下,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AI芯片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这种增长并非稳定持久。
投资者对AI技术盈利前景的担忧情绪极易传导至市场,一旦投资热情冷却,市场需求可能会大幅缩水。例如,当投资者对AI技术的盈利前景产生怀疑时,英伟达股价也曾出现单日的暴跌。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会对AI芯片市场需求产生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技术投入上更加谨慎,可能削减对AI芯片的采购预算。内部人士或许洞察到市场需求的脆弱性,选择在股价高位时抛售股票,以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
产业生态变革,未来格局何去何从?
AI芯片产业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英伟达长期以来凭借其成熟的CUDA生态系统,吸引了全球大量开发者,构建起强大的产业壁垒。
然而,随着竞争对手加大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这一优势正逐渐受到挑战。华为打造了“昇思”开源社区为昇腾芯片提供支持,海光信息利用x86架构授权优势直接兼容90%的政府办公系统,在政务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国产芯片厂商在努力提升芯片性能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软件生态,尽管目前与英伟达的CUDA生态相比仍有差距,但发展势头迅猛。产业生态的变革意味着市场竞争规则的重塑,英伟达能否在这场生态大战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