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三国杀,到底谁是赢家?
2025-09-02 09:34:08
  • 0
  • 0
  • 0
  • 0

有人说外卖三国杀,最终的赢家成了阿里。不是京东,虽然刘强东挑起了外卖价格战,不过,笑到最后的成了“饿了么”?理由是: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8月的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3亿,相比4月前增长了200%。阿里巴巴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闪购业务拉动了手淘8月DAU增长20%,并直接带动广告和CMR(客户管理收入)的上涨。阿里预计未来三年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

众所周知,外卖并不是阿里的主营,但是几乎是美团的全部,美团耕耘多年的市场结果三个月都被杀得“丢盔卸甲”?其实并不是这样直接,不过,美团的护城河却是没有多少的抵御力,或者说本身的护城河并不是很强悍到别人很难插足的。事实上,京东几乎是从零起步,也能撬动一成多的市场,业界普遍认为美团占据了外卖市场的六成,饿了么三成,京东抢到了一成的市场份额。

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那么却是饿了么获得了不错的意外之喜。当然也付出了不小的补贴费用,只是从费主营业务之外能够撬动一个市场的根基,还是值得的。这恐怕也是为何阿里要在京东之后及时跟进外卖市场的补贴,并且通过闪购确实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价值。这一点或许多少有点出乎预料。

今年暑期,京东、美团、阿里(淘宝闪购 + 饿了么)三大平台投入 250 亿元补贴的外卖“三国杀”,将整个外卖行业的竞争推向白热化。有人说,外卖市场的竞争已从简单的订单量比拼,演变为流量入口、商家生态和履约能力的全方位较量。虽然美团以单日 1.2 亿单的规模仍居榜首,但淘宝闪购凭借阿里生态加持达到 8000 万单,京东外卖则以 2500 万单的成绩也逐渐站稳脚跟,三大平台单日订单总量突破 2.25 亿单,如果撇开单纯的外卖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流量入口的争夺。

京东的策略就是吸引商家的入驻,阿里主打的是生态协同,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揽客”。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形成协同效应,使淘宝 APP 日活在 5 个月内增长 5000 万至 4.1 亿。其 “闪购” 业务通过 “免单卡”“请客卡” 等创新玩法,在五一期间订单突破 1000 万单。将高频外卖服务与低频电商业务交叉销售的模式,验证了 “一站式交易超级应用” 的战略逻辑,难怪高盛分析表示,通过日均使用 2-3 次的外卖服务,能有效带动电商等低频业务的增长。

当然,从平台来看,正经历“增收不增利”的阵痛。美团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 51.8% 至 225 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 18.0% 升至 24.5%。京东的财报明确将利润下滑归因于 “对新业务的战略投入增加”。淘宝闪购的推广费用已使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收入比例从 13.3% 激增至 21.3%。这样看来,在巨额补贴下,几个巨头其实都不挣钱了。

经过了暑期最火爆的补贴之后,平台也在调整着策略。外卖市场的“三国杀”或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完成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共生” 的转型。消费者获得了更便捷实惠的服务,商家学会了多平台运营的生存法则,骑手权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平台则在竞争中找到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可以预计的是,最终补贴的“潮水”会逐渐退去,但这场战争留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将持续影响中国 5.53 亿外卖用户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