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高德发布国庆中秋长假首日数据:10月1日,高德App活跃用户数(DAU)峰值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高德调用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日定位量近1万亿次,创下北斗规模化民用新纪录,支撑导航总里程数超90亿公里。
国庆首日,系统累计发出安全提醒超2.9亿次,其中“前方有慢速车”“前方车辆急刹”“后方有快速车接近”是提及率最高的预警。同时,高德地图联合全国2000多个交通管理部门发出拥堵预警、事故提醒、管制绕行等关键信息权威路况提示,方便了一些用户的出行。
此外,高德扫街榜功能的“必去景点”与“必吃美食”一样,成为许多人出行参考的出行攻略。高德扫街榜预测,博物馆游、石窟游、亲子游、打卡古城镇会成为出行游玩新方向。
众所周知,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出行无疑是非常刚需的存在。在这方面,导航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无疑是一个非常迫切需求的应用场景,用户对于智能化的直观体现可以从各种场景中得到体现,而好不好用,实不实用,自然成为用户评判一个工具的最简单和最朴素的真理。
高德3.6 亿的峰值数据背后,是从 “路线工具” 到 “生活入口” 的一种提升,也是应用场景的拓展,其“扫街榜”上市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有累计超4亿的用户基础了,渗透率接近高德月活的 50%,相当于每两个高德用户就有一个用过扫街榜。事实上,这也是场景的一种应用场景,以前人们或许会从导航软件中推出来,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等其他APP来寻找吃饭的地方,现在可以很简单地从导航软件中“一键入口”,直接寻找吃喝住行的地方,要知道高德也早已经引入了酒店住宿的模板,如今对餐饮(扫街榜)的渗透,无疑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入口。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都喜欢一种“懒惰”的直接应用模式,也就是说,不用做攻略,地图直接标出路况、预约入口、周边停车场,可以吃饭的地方,哪家的上座率高,哪家的人流大,去的人多等等,而且,导航到店还能看实时排队。数据显示,国庆首日高德的“小高老师”AI助手日调用量突破26亿次,推荐餐厅、景点等点位超 9200 万个,平均每个用户获得 7 次智能服务。
此外,出行的庞大用户基础,需要庞大的导航数据支撑,据悉,有近万亿次北斗定位的技术支持,10 月 1 日当天,每分钟超1300万用户同时获取导航服务,北斗系统以毫秒级响应支撑起这场 “海量并发大考”,定位精准度覆盖从城市立交到山区小径的全场景。目前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占比达 98%,国庆当天约 2.88 亿部设备通过高德调用北斗信号,相当于每 4 个中国人就有 1 部在依赖 “中国精度”。
高德数据预测,北京、杭州、成都成为驾车游热门城市前三,而成都春熙路、长沙五一广场等十大商圈成 “堵点”,也印证了 “扫街榜效应”—— 游客跟着榜单扎堆打卡,带动线下烟火气升温。博物馆游、石窟游成新潮流,北京故宫、大同云冈石窟跻身热门目的地;古镇爱好者涌向凤凰古城、平遥古城。针对自驾潮,高德联合全国 2000 多个交通部门发布权威路况,提升通行效率 15%;针对景区人流,提前开放预约入口和停车场导航,减少 30% 的现场排队时间。
可以看出,3.6 亿 DAU 的狂欢,本质是高德“地图+本地生活”战略布局,这对美团等也有一定的压力。扫街榜上线首日用户破4000万,三周翻10倍,基于真实到店行为推荐,比传统攻略更精准;绑定导航服务,实现 “看到即到达”。可以说,正如网友所言:以前觉得北斗是遥远的卫星,现在发现它就在导航里;以前用高德只为不迷路,现在它承包了我的吃喝玩乐。当大场景应用越来越宽泛的时候,基于技术应用的突破正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又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