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阻击苹果?
众所周知,苹果在和运营商的谈判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何和中移动的谈判一直未果的原因之一。虽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经引进了苹果的iPhone产品,但是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而且,由于iPhone手机补助金额偏高,加上苹果旗下AppStore难分到一杯羹,让大陆电信运营商深感iPhone卖越多、赚越少,甚至过分依赖苹果产品,使自己的产品营销过于单一化,同时更加大了对苹果的依赖度,苹果也借此更加“得寸进尺”,让运营商在苹果新品的谈判中处处陷入被动和制约。
运营商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断地加大和本土厂商以及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合作,比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等,国内的华为、中兴、酷派、联想等厂商也在和运营商的定制中获得更多机会。因为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补贴不大,而且品类多样,也加大了市场的多元化投放,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也是千元智能手机得以流行的一个潜在因素。此外,在应用市场的布局和推广上,运营商也不断加大对自主应用的推广力度,因为这是构筑在运营商自身利益基础上,不是单纯地为苹果做嫁衣裳。
由于苹果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和系统的封闭不开源,也促成很多消费者选择Android系统的产品,包括小米手机的流行都是一种消费认同。而三星、HTC等厂商的产品无论是外形还是性能都和苹果产品不分伯仲,这也是竞争对手抗衡苹果的一种竞争态势。事实上,因为市场的百花齐放,才能让消费者最终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利益,如果苹果一直是一股独大,那么价格的高企将始终如故,用户面临的价格代价也会长期横行。事实上从iPhone 4S到The New iPad的推出,在性能的提升上都是“微乎其微”的,但苹果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没有过多突破的苹果其实已经陷入到创新的迟钝中。